近年來,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和鄉村旅游的縱深發展,鄉野風光、田間耕作、農產品等均成為可被開發的旅游資源,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漸成旅游新寵兒。
2019年3月22日,由華僑城西部集團投資打造的“十里八灣?黃龍溪”中的首個引擎項目,黃龍溪華僑城現代農業創意博覽園——歡樂田園正式對外開放。開放前3天便接待游客近5萬人次,2019年國慶期間園區接待游客近18萬人次。
黃龍溪?歡樂田園游客入口
據悉,這是華僑城繼歡樂谷之后打造的又一旅游巨作,致力于構建美麗鄉村田園新樣板,以“全家出游夢想地”的全新定位塑造中國首個公園城市創新田園。
農旅產品不在少數,田園項目也較為常見。那么,黃龍溪?歡樂田園的創新在哪里?為什么能引爆市場?是否具備推廣到全國的潛力呢?新旅界(LvJieMedia)近期對該項目進行了走訪。
一鎮一園
鄉村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開發資源,但農旅產品的打造并非是一件容易事。在產品打造的初期,需要明確的首要問題是:游客從哪來?
2017年成都市雙流區政府攜手華僑城西部集團,提出“十里八灣·黃龍溪”的發展藍圖:以黃龍溪十里河道為主線,集中呈現黃龍溪歷史記憶、當代生活與未來發展;以特色八灣,塑造黃龍溪古鎮與文科農等產業交融的城鎮發展。對黃龍溪古鎮和周邊10平方公里區域進行改造,升級后的黃龍溪古鎮將成為成都后花園、成都市第一居所、總部基地。
成都市雙流區黃龍溪古鎮
擁有2100年歷史的黃龍溪,是老成都地區最為繁忙的水碼頭、成都周邊旅游人氣最高的古鎮,也是天府新區內唯一的歷史文化名鎮,離成都天府新區CBD僅18公里,位于成都主城區半小時經濟圈內。同時,黃龍溪古鎮優質的旅游資源和自然生態景象,早在成都及其周邊旅游市場頗具口碑。
2017年10月華僑城正式接管黃龍溪古鎮,立足挖掘古鎮文化內涵,從風貌提升、業態重構、文化復興、管理升級四大方面對古鎮進行提升改造。
黃龍溪古鎮川龍街
現代農業創意博覽園——黃龍溪?歡樂田園項目便位于黃龍溪古鎮的東北側,總占地2590余畝,總投資15億元。作為 “十里八灣?黃龍溪”中的首個引擎項目,歡樂田園是華僑城黃龍溪“一鎮一園”全盤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得益于黃龍溪古鎮的輻射帶動,歡樂田園項目在客流方面有一定優勢。
“2019年五一期間,黃龍溪古鎮、歡樂田園共接待游客40萬余人,深受西南各地游客的青睞?!睔g樂田園項目負責人告訴新旅界,依托天府第一名鎮的黃龍溪,歡樂田園項目2017年10月啟動,2018年5月正式動工,2019年3月22日正式開業。僅開業三天便集客量近5萬人次,2019年國慶期間園區接待游客近18萬人次。
賦予鄉村田園主題產品時尚氣息
客流基礎已經有了,那么如何做大增量并將游客留住呢?在產品打造層面,黃龍溪?歡樂田園有一套全新的產品邏輯。
傳統的鄉村田園主題農旅項目普遍存在簡單粗放、體驗單一等缺陷,游客主要為了嘗鮮和親近自然而來,但內心始終不覺得鄉村田園主題游是一種“高級享受”,這制約了這類產品的升級空間和流行程度。
黃龍溪?歡樂田園的突破在于,它試圖揭掉此類產品身上“簡陋”“土氣”“品質不高”的印象標簽,真正將鄉村田園主題產品做出時尚感、現代感和歡樂感。唯有在游客心中認為鄉村田園主題游和去海邊、去主題公園游玩,是同樣的時尚和“高級享受”,鄉村田園主題產品才能真正流行起來,并且獲得持續升級的生命力。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黃龍溪?歡樂田園投入了大量的思考、精力和資金,重新樹立鄉村田園產品的標桿。園區項目主題鮮明、個性突出,匯聚了全球頂尖的現代農業種植技術寓教于樂,用現代農業科技的魅力沖掉傳統田園產品的“土氣”,將現代時尚與自然的野趣巧妙融合。同時,鑲嵌其中的眾多游樂設備和游玩項目,呈現諸多田園游樂新玩法,顛覆游客對于此類產品“簡陋”的固有認知。
圍繞“一核兩軸五園多節點”規劃布局,黃龍溪?歡樂田園在核心區域打造上,建有大河梯田區、錦城花島區、川江草海區、鹿溪牧場區、武陽茶谷區、七彩森林區、古佛花溪區七大主題區域,描繪令人向往的川蜀田園文化生活全景。
黃龍溪?歡樂田園鹿溪牧場區
在鹿溪牧場區,游客與長頸鹿、羊駝、矮馬等動物親密接觸,體驗自然鄉趣;在七彩森林區,戶外活動者既可以戶外品茗、賞春花秋葉,又可以體驗世界四大冒險品牌之一UNO Park的“叢林探險”項目,感受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牧歌音樂廣場打造的錯落式露天場地和帳篷營地,受到眾多家庭的追捧。
黃龍溪?歡樂田園牧歌音樂廣場
同時,園區還在原始生態中融入現代時尚科技,打造別有洞天的農旅場景
在農業科技館,館藏“網紅”——體重達“280斤”的巨型南瓜引得游客紛紛拍照;蝶戀花新媒體藝術館呈現出的舞下生花、莊生曉夢、田園牧歌、竹林聽雨、鏡花水月等新媒體藝術體驗主題,則讓游客從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多感官感受到自然與科技交融的魅力;集攀爬、探索、游樂于一體的龍棲地無動力游樂園,孩童玩耍熱度不減。
黃龍溪?歡樂田園農業科技館館藏——“280斤”巨型南瓜
此外,在園區游客還可體驗到風格迥異的演藝項目。
太陽鳥劇場里,西南地區最大的巴蜀文化演藝大秀——歡樂田園《巴蜀印象》大型巴蜀風情情境劇在此上演。該劇以“太陽”為核心,將川劇文化、茶藝文化、農耕文化、川西婚俗糅合,呈現一出千年巴蜀風情畫卷。
太陽鳥劇場《巴蜀印象》
錦城花島區,驚險刺激的演藝大秀則分時段上演。既有生死輪特技演員蒙眼翻騰跳躍,又有能產生高達100馬力的水上飛龍噴射裝置,將特技演員送上10米高空翻轉騰挪猶如水上鋼鐵俠,還有距離水面二三十米的高空上,吉尼斯紀錄保持者現場傾力演繹高空鋼絲。
吉尼斯紀錄保持者演繹高空鋼絲
傳統的鄉村田園主題產品,接待設施是一大短板,因此容易產生“品質不高”的印象。而在黃龍溪?歡樂田園,不僅景區外部的道路、交通、水電等設施完善,內部的配套設施也安全、齊全、講究。圍繞更好的留住游客,園區打造“歡樂住宿”和“歡樂餐飲”兩大板塊,展示“舌尖上的田園”與“詩意棲居”。
黃龍溪?歡樂田園樹屋
“園區現有彩林樹屋、蜂巢酒店、帳篷酒店3種特色的鄉村民宿,花卉餐廳、稻子餐廳、牧歌餐廳等多個主題特色餐飲區?!痹擁椖控撠熑苏f道,未來園區的業態和產品還將不斷豐富與升級,黃龍溪?歡樂田園要打造的是“全家出游夢想地”,成為“孩子們的歡樂田野、情侶們的浪漫伊甸園、全家共享天倫的樂園”,“吃住行游娛夠”一站式農旅目的地。
此外,園區還策劃舉辦“春日踏青節”、“鄉村帳篷節”、“樂夏戲水露營季”、“田園豐收節”等多個品牌活動,為游客帶來更多元的感官體驗及游覽樂趣。
未來,黃龍溪?歡樂田園將不斷打破傳統農旅類旅游項目互動不足、形式保守的局限,不斷豐富產品體驗與場景打造,讓游客深層次感受田園文化。如推出專屬定制的研學旅行路線,將景點設計與旅游、教育真正結合起來,寓教于樂打造田園深度體驗。
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與其他旅游項目不同,農旅項目肩負著農村發展與鄉村振興的使命。但在實際的項目操盤與業態落地中,只有較少的產品能真正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黃龍溪?歡樂田園蒸汽小火車
作為華僑城新一代創新作品,黃龍溪?歡樂田園項目延續了華僑城的踐行國家新型發展戰略、振興鄉村發展戰略的重要基因。據悉,該項目充分整合當地農業生產、鄉土文化、農墾資源等資源,為當地創造了600余個新增就業崗位。
此外,農民還獲得土地流轉金、土地流轉股權分紅、房屋租金、合作社經營股權收益以及工資收入等,運營后還將創造更多崗位,預計可實現參與農民人均年增加3000元以上。
游客在黃龍溪?歡樂田園體驗田間耕作
那么,在成都已經取得亮眼成績的黃龍溪?歡樂田園項目,能否復制到全國呢?
文旅新創舉
近年來“旅游+農業”的融合發展也日益成為農村發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徑和重要引擎?!奥涞爻啥?,南拓天府”一直都是華僑城集團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布局,而鄉村是成都最具人情味、最有休閑價值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毋庸置疑,黃龍溪?歡樂田園對于華僑城集團的意義非同一般。作為華僑城集團踐行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的首個農旅觀光體驗產品,黃龍溪?歡樂田園項目是華僑城在農旅領域的全新探索,必將豐富華僑城集團的文旅產品線。
從市場大環境來看,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農村地區良好的生態環境與田園風光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前來觀光旅游,田園旅游鄉村旅游市場無比廣闊。但農旅市場競爭也較為激烈,已經不乏優秀的田園旅游發展模式、引領行業的優秀企業。
當前,黃龍溪?歡樂田園雖已得到游客肯定在西南地區形成影響力,但在行業來講還是相對“年輕”。
黃龍溪?歡樂田園占地廣投資大,未來還需更長的周期完成后期建設與內容運營,能否實現規劃之初的預期?如此大盤的項目,能否實現投入和產出平衡?或還需要時間深耕和不斷打磨,觀察項目后續運營情況。再者,諸如黃龍溪?歡樂田園這樣的“農旅大盤”要想在全國范圍內鋪開,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土地自身所具備的開發條件等多種因素,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對于行業來講,黃龍溪?歡樂田園的意義在于,它給農旅產品打造提供了新方向:農旅體驗方式的轉變與產業聯動。
以品質的體驗與場景打造,讓游客在產品提供的休閑娛樂度假中,體驗美麗鄉村,在優美的環境里,與大自然互動,從而由心底里爆發出回歸鄉村、保護生態、呵護土地的愿望,這是農旅產品在現階段對于城市居民的價值所在。
歡樂田園抓住這一點,以提供體驗的高度差異化為抓手,延伸到農業、旅游業以及最核心的體驗經濟,是絕大多數的農旅產品都不曾做到的。更重要的一點,當樂園項目的帶動和輻射產生效益,項目所在地的產業開始發生了關聯,樂園不再只有休閑觀光旅游的功能。這也讓行業去思考;如何以旅游為基礎,推動農旅文商體等產業深度融合,真正讓重大文旅項目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旅游”不僅僅是一個旅游產品問題,它的終極目標應該是通過旅游帶動農業全域式發展,解決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的深層次問題,構建出一個全新的美麗農村。未來要想打造出真正的優質的農業旅游產品,或許還需要各方共識共促共為,攜手同行共創明天。